以思政研数学教材 为祖国育全面人才 ———2026届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阅读:1614
为完成上述任务,进一步挖掘教材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突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切实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2024年6月12日,2026届数学组全体教师在3103开展了以“高中数学教材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途径”为主题的思政专题备课活动。此次集体备课主讲人为熊振峰老师。
熊振峰老师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材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为例,强调各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高中数学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并提出可以从“拓展问题情境材料”、“类比数学对象特征”、“利用数学文化教学”、“开展教学主题活动”四个具体实施路径在数学教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同时结合教材分别讲述了四个案例。熊振峰老师的案例2为“3.2函数的基本性质”引入部分,有一节是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的“上升”“下降”趋势,“某一点最值”特性,借此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通过函数图象联想到自己的一生,绘制自己的人生状态曲线。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教育,教育“同学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要’跌入低谷不气馁,身处高峰不张扬,’都要坚持不懈、自强不息。”
熊老师总结说数学教科书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它不但承载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重任,更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数学教科书所提供的一些素材和设计的一些活动,蕴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潜心研究,细心挖掘,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和实施,着实将高中数学课程思政落到教学实践层面,充分发挥高中数学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
学科组长徐俊老师就数学教材融入思政教育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深挖教材,回归教材,去深度理解教材所蕴涵的育人道理。并且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引入与人文、时事、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突出数学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发展。
会议最后讨论了如何进行期末的全面复习,老师们认为要抓紧时间结束新课,尤其是正在讲“空间向量”的老师,要至少留一周时间进行复习,最后这三周不能松懈,要有计划的复习,复习计划具体到位。
(图/文: 徐俊 谢津涛 核稿:田亭 戴志强 审稿: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