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为桥,融文化之韵,育思维之花 阅读:507
在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双自主”教学改革深化之年,英语学科以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为主题搭建起语言习得与文化浸润的双向通道。2025年3月,这场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优质课竞赛,通过说课、上课、评课三维展示,生动诠释了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无限可能。九位教师以匠心独运的设计,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培养熔于一炉,为酉阳二中的英语教学改革树立了鲜活范本。
说课环节:理论为基,设计为翼
周雪情——大概念教学的诗意深耕者
周雪情老师的说课以“Big Idea”为锚点,将单元主题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鸣。她的教学设计如一篇学术散文,从语篇分析到项目设计“中国传统节日体验日”提案,层层递进,展现了“主题—语篇—文化—思维”的四维融合。她特别强调“Remember the root, embrace the world”的教学理念,将文化根脉与全球视野编织成教育的经纬。
周小莉——活动观下的逻辑建筑师
周小莉老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蓝图,构建了“感知—探究—迁移”的阶梯式课堂。她的PPT如思维导图般清晰,将文本解构为“差异与共性”“变迁与传承”的双主线,辅以“问题链”脚手架,直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完美凸显“双自主”改革的精髓。
谭佳——文化意识与思维能力的点灯人
谭佳老师的说课以核心素养为烛芯,将节日主题淬炼成“传统与变革”的文化思辨。其教学设计如一幅渐变的泼墨,从预测激活到深度阅读“话题句寻踪→细节解码”,层层晕染出文本的肌理;又以“节日创生”为留白,点燃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尤其可贵的是“Scaffolding with Soul”的智慧让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在文化浸润中悄然共生。
授课环节:学生为核,文化为魂
李明兰老师的“青铜—铂金”分层学案,宛如一套文化闯关游戏。从“春节习俗填空”到“商业化辩论”,任务难度螺旋上升,契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彰显“自主”内涵。同时,李老师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为文化切入点,分享自己写给已故亲人的英文信,令学生悄然拭泪。这一环节将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直指"节日不仅是欢庆,更是文化记忆与情感传承"的核心命题,真正做到了以情促学,融情于教!
冉诗嘉老师的课堂如一首交响诗:英语的略读策略、语意境赏析、史料实证在此交汇。一曲《Harvest Song》导入,一张“Spring Festival vs Halloween”对比表,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哲理悄然种入学生心田。正如评课教师何静盛赞其课堂“有人、有料、有趣、有变”,真正实现了学科融合与思维进阶。同时,冉老师的板书布局精巧合理,色彩搭配协调,图文并茂间尽显美学匠心,在视觉呈现上极具观赏性与吸引力。
田婷婷老师的课堂似一场文化的奇妙旅程,在教学中,精准把握阅读教学的节奏深度阅读,文化启思。她以文本为舟,借助对各段落的深度剖析,带领学生在节日知识的海洋中穿梭,从丰收节的习俗到节日商业化的探讨,引导学生挖掘文化内涵,领悟节日精神。通过 “AI 电话求助→文化探究→英语回信” 的设计,实现了一个完整的 “问题发现-知识构建-情感输出”教学闭环。
评课环节:慧眼如炬,妙语生花
何静老师的评课如一幅写意教育长卷,以“有人、有料、有趣、有变”为笔墨,将冉老师的课堂绘就成了立体鲜活的教学生态图景。魏钰纱老师的评课如一幅工笔细描的教学心电图,以严谨的量表为经,以细腻的观察为纬,精准捕捉课堂的每一处脉动。刘怡瑜老师的评课则如一方多维棱镜,折射出课堂的七彩光谱。三位老师的评课虽风格迥异,却在教育观察的深层脉络中呈现出鲜明的共性:以学生为圆心的教育观照,跨学科融合的透视眼,以及动态生成的课堂美学。三位评课人如品茶师,既道出回甘,亦点出火候,为赛事增添了深度与广度。
杨辉老师总结发言:教育的三个超越
杨辉老师以“三个超越”为赛程画龙点睛——超越学科壁垒、超越课堂时空、超越评价单一。这场竞赛恰似酉阳二中教改的缩影:在“双自主”的土壤上,教师从“授业者”蜕变为“点燃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文化传播者”。对各位参赛选手给予高度评价"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今天的三堂课让我们看到,当德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语言教学,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立身做人的根基”。同时也提出:语言准确性需"显微镜式关注":如个别拼写、标点错误。
颁奖典礼:星光熠熠,未来可期
经过激烈的角逐,说课环节周小莉老师获一等奖,周雪情、谭佳老师获得二等奖;上课环节由李明兰老师获得一等奖,冉诗嘉、田婷婷老师获二等奖;评课环节魏钰纱老师荣获一等奖,刘怡瑜、何静老师荣获二等奖。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奖教师依次登台领奖。
教育,是唤醒灵魂的诗行,是跨越山海的对话。今日,我们在酉阳二中的课堂里,见证了一粒粒文化自信的种子破土;明日,这些种子必将长成连通世界的森林,让“自强高效”的理念,在武陵山区的教育星空中永恒闪耀!
图/文: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