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 ——高 2023 届新高考语文学科适应性培训
阅读:2006

款款轻风送春雨,春雨绵绵润万物。2 月 18 日上午,酉阳二中奋飞楼,一场精彩绝伦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培训会正在进行。三个小时的培训讲座,西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张爱民老师从高考试题命制原则、命题导向等方面对新高考做了如丝入扣地讲解,从教材基础、文本解读、规划落实、精讲精练四大板块给了我们一线老师一把直击靶心的箭。老师们都忘了时间,忘了空间, 忘了寒冷, 沉醉徜徉在张老师详尽而又实在的语文世界中。

一、回归教材夯基础

语文并非“学的不考,考的不学”。高考语文试题要呼应教材,力求改变教考分离的现状,根据教材内容研读参考答案与教材重点知识建立联系。中小学的经典名篇是民族的灵魂,要充分发挥经典篇目的“指挥棒”作用,选用新旧教材的经典篇目作关联对象,灵活运用,引导教学,重视教材,不让我们的学生变成“空心人”,而要让他们成为有素养的人。新增的红色经典篇目也要适时安排学生阅读,以便学生对文本有鲜活的记忆,在考场上遇到了才不会惊慌。

注重教材与高考题的显性关联,在高考题中体现为论述类文本中逻辑性很强的选择题和语言文字应用题。张老师用庄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逻辑学和美学的差异,提醒学生在做高考真题时也应注意这样的陷阱。在二轮复习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回归教材,掌握课内古诗文重点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点,教师要适时点拨, 便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化教材为素材”,将课文中提及的事例、诗人的事迹灵活迁移运用到写作中。总之,要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指导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编织知识结构图表或思维导图,重构知识体系。

二、细嚼文本精练习

综观近几年各套新高考题型,阅读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同学直呼“做不完”。阅读量大,“大”在文本文字增多,“大”在主观题题量增多,“大”在主观题题干“长”,命题人“新瓶装老酒”,给问题 披上“理论”新衣,使得熟悉的知识点陌生化。例如“所守或匪亲”的“或”,“克勤克俭”的“克”,“蜀山兀, 阿房出”的“兀”的意思是什么? 高中知识繁琐,老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书本上的文言词汇,花最少的时间把熟悉词汇的意义理清楚。

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抛弃低效甚至于无效的复习方式,选取有价值、有难度的文本,引领学生读懂结构,明了主题,并能进行文本细读。

三、做好规划勤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全面规划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各大版块各个知识点的复习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目标任务生做好适合个人的复习规划。有规划就一定要有落实有督查, 否则都是白忙。比如说:基础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实词虚词等,要利用好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分解成一个一个小任务(上板),滚动复习,当天检测,落实效果。

四、分点练习勤研究

我们教师不仅要做高考真题,更要善于研究高考真题,推测高考出题方向,尤其是研究考点和考题类型。

就作文题来说,高考作文只能考一种,但我们的日常训练要全面,还要分析出题的方向,以便学生在考场上心中有灵,笔下有神。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分清长盛不衰,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定要重视主旋律的价值, 如:“中国梦”“生态中国,美丽中国”“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科技创新”“五育并举”……

一篇文辞华美,表达流畅的作文固然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但不偏题才是根本。因此,在最后阶段,一定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避免高考写作偏题分低的现象。

张老师的讲座结束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真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杨建霞老师说,张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高三老师很大启发,精细化的指导让我们的备考工作“忙而不茫”。接下来,我们学科科组还将充分利用高考真题、名校月考题、教材梳理重要考点,用知识带热点的方式进一步步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和迁移应用,指导学生在一张张透着书香气息的语文试卷中考出好成绩,去追寻语言的无上境界。

(图/文:杨建霞   田 亭    核稿: 戴志强   冉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