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踏歌行 共谱教研新美篇
阅读:71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久。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互帮互学、互进互促的教研氛围,酉阳二中2025届语文组于2023年11月6日组织了本组新教师胡清老师上“入门课”。

胡清老师上课的课题是《屈原列传》。

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首先带着学生走进课文,调动学生兴趣,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接着学生自主翻译文本,提出疑难点,师生互动中解决疑难字词;最后分析课文层次,围绕“屈原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可能的情感”展开讨论交流,探究“怨”之情感的原因与内涵,以此拓展到《诗经》之“兴观群怨”,又借助“怨”的甲骨文深入探究“怨”之内涵,进而理解屈原心中委屈不平与无法自由表达之感以及屈原心中蕴藏着的家国情怀。

胡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实现与文本对话,能够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具有深度与广度,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分别对这堂课进行了分析点评,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找出亮点,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胡老师的帮带师傅黄燕老师肯定了胡老师作为新教师的亲和力与引导力,也希望胡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字词等基础,突出主问题,指出学习重点。

同组的老师们也提了几点建议:一是课堂可有拓展,但要服务中心任务,需有主次之别,尽量一课一得;二是语文课堂应注意课堂思政性,例子与分析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要严格把握教学语言;三是板书注意思维性与引导性;

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重庆一中支教教师万国风老师肯定了胡清老师课堂中对‘怨’之内涵的拓展讲解。万老师建议老师们也可以拓展屈原、贾谊两者的相似之处,从而延伸到《离骚》的主旨及对此的评价,再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与情感,最后回到“怨”之情感内涵与原因。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教研,恰如教师成长的云梯,跬步前行,拾级而上,终会曲径通幽,沿途几多艰辛,就几多美景。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只要我们不断进取,共研共享,在教育教学之路上行之愈笃,知之益明,语文教研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艳丽!

 

(图/文:李聃 骆云芳  核稿:田亭  戴志强  核稿: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