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教研勤探索 扎根教学促提升
阅读:646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为助推新教师成长,2026届生物组于近日组织了本组新教师胡娟上“入门课”。本次活动特邀了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重庆一中支教老师叶权剑老师参加。2026届生物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胡娟老师上课的课题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胡老师在这堂课上通过对科学问题的探究、科学资料的分析和模型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胡老师巧妙地突破重难点,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胡老师以“科学先进技术——克隆技术运用在哺乳动物牛身上的操作流程”作为导入,让学生意识到细胞核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提问引出细胞核功能的探究,过渡自然,激发了学生探究激情,学生快速主动进入探究状态。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胡老师改变传统的分析科学资料的方式,而是将“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这一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此环节,胡老师以合作探究的模式展开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设计“有关影响伞藻帽形的结构”探究实验,进一步设计“假根影响帽型是否在于假根处有细胞核”探究实验。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分享思路,课堂气氛积极、愉快、深入、有效。

锻炼分析归纳能力

胡老师不仅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养成。有关细胞核功能探究的三则科学资料,胡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享所想,教师引导并深入探讨,师生合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胡老师重点放在对对照实验的分析及实验结论的表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构建结构与功能观

功能到结构的认识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在教学内容的最后环节,胡老师落脚到细胞核结构的学习上。她结合课件上丰富的图文、设计上合理的问题串,让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最后再联系到细胞核的功能做了课堂小结,拉下课堂的帷幕。

为了更好的总结本次新教师“入门课”活动并指导今后课堂教学,2026届生物组全体教师对本堂课做了点评。

首先,胡老师就此次课进行了简短的说课并做了课后反思。王云霞教师对胡老师的教师基本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每个教学环节之间逻辑性强、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板书工整;课堂基于情境,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落实到位。王老师也指出在提出假说时细节处理可以更深入。

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重庆一中支教老师叶权剑老师指出:胡老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灵活,是有创造性地教学设计。本节课紧紧围绕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小组探究初步认识了细胞核的功能,通过师生合作全面认识了细胞核的结构,但如果时间上进行更合理的安排,通过引导学生从生命的物质观、系统观的角度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形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结束本节课会使课堂结构更完整。

波斯纳说过:经验+反思=成长。新教师更要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去反思去总结去成长!愿新教师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努力奋进,不断成长,早日成为像前辈一样的“明珠教师”!

(图/文:徐文惠  核稿:田亭  戴志强  审稿: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