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入语文 培育爱国青年
阅读:6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语文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应当把思政渗透到教学中。这不是在已有的教学基础上增加新的任务,也不是单独进行的教育工作,而是立足于语文学科开展的教育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为此,2023年12月18日,2024届语文组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这一主题开展了本周的集体备课活动。

学科组长胡萌老师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其意义在于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具体特点,以及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谈及中华文明突出的几大特征,就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我们可以以“中华文明突出的五大特征”作为语文学科近期的课程思政主题,并提出以下实施措施:

第一,回归教材。部编版教材中设置有多个学习任务群,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等,涉及到很多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理论著作,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渗透进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同时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兼采众长,助力中国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如在复习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等篇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领悟诸子的治国理政理念及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复习教学《荷花淀》《百合花》等篇目时,可引导学生赓续前辈的革命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为让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系统全面的理解,可以将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及各大媒体的解读文章进行筛选、删减,形成逻辑清晰的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同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栏目视频,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三,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引导学生或读、或说、或写,或画最感兴趣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个点,让他们在对中华文明的内化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未来以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最后,学科组长邓婕对后期的教学进度和工作做了强调和安排。

本次语文集体备课是一次成功的备课活动,老师们通过这次备课活动认识到,高中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采取有效策略加强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既具备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未来公民,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文:张海英  胡萌  核稿:田亭  戴志强  审稿: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