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里碰撞 于“异构”中成长
阅读:1233

高2025届语文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2023年5月15日开展了一次组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也是庞平、骆云芳两位新进教师的入门考核课。

此次“同课异构”课题为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意蕴丰富,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庞老师的这堂课可以用“精耕细作、提高能力”来概括,课堂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文中关键词语,理解其内涵;具体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情景关系理解诗歌情感。

庞老师以“杜甫一生行路图“为导入,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学生们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庞老师说,唯有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才能更好理解诗歌、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庞老师没有选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望洞庭赠张丞相》《登岳阳楼》的意境与情感的不同之处,学生积极讨论、勇于发言,最后庞老师总结得出结论,本课堂在学生涌动的思维下结束。

“如果语文课本上没有杜甫了,你还会读他的诗吗?”骆老师这样问学生!他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何价值?引人深思。接着展开任务群教学,任务一:初读诗歌,体悟诗情。骆老师点拨学生用“知人论世”“因声求气”的方法读诗歌,为后面的研读打下基础。任务二:研读内涵,辨析小大。骆老师引用唐庚的“杜诗虽小而大”向学生提问,《登岳阳楼》中蕴含了哪些“小”与“大”?骆老师就“小大之辩”带着同学们研读了首联,首句讲述憧憬洞庭湖的事件小,但时空广、变故多、感慨深,今昔对比,更添惆怅。有了骆老师的示范研读,学生们迁移应用,开始研读颔联、颈联和尾联!研读完毕,班级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在骆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更加深入理解了杜甫诗中的“小大之辩”。任务三:阅读评论,思考价值。骆老师将思政课融入语文课堂之中:杜甫后半生就是一介落魄的儒生,为什么执着于写“大”?杜甫的家国情怀对于青年学生有何当代意义和价值?然后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作为当代的青年,能够继续从杜诗中汲取力量,赓续文化血脉的基因,以青年之事业发出青年之声音,书写青春之华章。这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青年当此之时而立之于世的一种理性的人生选择。相信同学们的声音也可以在当此之世掷地有声,熠熠生辉。

课后,语文组组织了评课活动。两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了阐释,对本堂课做了教学上的反思。冉文军老师说:“初入职场的两位新老师备课认真,争做课改先锋,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值得肯定!两位老师课堂流程清晰,重基础、有亮点。骆云芳老师的课堂设计贴近时事,在对第一联的小大之辩的分析中,旁征博引,挖掘深入,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高校长说:“首先,对我们两位新老师的精神表示肯定,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之下,依然努力完成任务,给两位新老师点赞!两位老师的课堂容量丰富,设计用心。庞老师的对比阅读紧抓诗歌阅读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对比阅读的时候要注重理清一首诗再来对比阅读,这样学生能够找准对比点。骆云芳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设计结构精巧,对学生步步引导。通过对杜甫诗歌小大之辩的感知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次成功的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上还有这两点可以精进:一是结尾的名人名言可以去掉,直接结尾。二是引入部分可以再精简时间,这样一堂课的节奏会紧凑,不会显得后面的时间很紧张。总的来说,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可称得上优秀,希望两位新老师再接再厉!”

参加听课的其他老师也就这堂课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有了思想的碰撞。2025届语文组全体成员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争当 “学习先锋”,努力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与水平,鼓足干劲,奋力实现新跨越!